2008年,林承謨前代表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第48屆年度代表大會上,獲頒服務35年傑出貢獻獎 2025.04.17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的身影,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林承謨先生,正是這樣一位令人敬重且懷念的人。他於2025年4月12日因心臟病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辭世,享壽94歲,留下的不僅是長達35年的奉獻,更是一段美台農業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
林承謨先生於1973年為美國穀物協會(U.S. Grains Council)設立臺灣辦事處,並擔任首任駐臺代表。他的使命,是推動美國穀物在台灣的推廣與應用。當時,台灣每年進口玉米僅百餘萬公噸,而在他的努力下,這個數字在1995年達到652萬公噸的高峰。更驚人的是,美國玉米在台灣市場的市占率,曾於1999年至2001年間高達99%。這樣的成績,不只是一項貿易成就,更是他穩紮穩打、默默耕耘的見證。
林先生深知,推廣穀物不應僅止於買賣,因此他積極引介飼料、畜牧、豬隻、禽類、及牛羊養殖等先進技術,籌組考察團、邀請專家來台訪問、舉辦技術研討會,協助台灣業者提升生產效率。他也致力於推廣玉米製成的生物可分解材料、生質酒精燃料、玉米酒粕(DDGS)及健康大麥食品等,讓台灣在農業生產、環保與飲食健康三方面同步進步。
除此之外,林先生也是美台農業外交的重要推手。他多次協助籌組赴美採購團與農業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貿易合作。他的努力,不僅建立起穩固的穀物市場,也為台灣贏得美方的信任與支持。
在美國穀物協會歷任總裁與同仁的回憶中,林承謨先生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前輩,是後進們的楷模。他的專業、誠懇與溫暖,使他不僅是美台農業交流的橋梁,更是友誼的象徵。
2023年,他仍精神奕奕地出席美國穀物協會在台設立50週年慶祝大會,這位不曾停歇的老兵,他的一生,是對台美農業交流的持續付出。
林承謨前代表(右二)、張學義前代表(最左)、LeGrand總裁(左二)、和盧智卿現任代表(最右)於2023年美國穀物協會駐臺灣辦事處50週年慶祝大會合影
來自同仁與友人的深情追憶
美國穀物協會現任總裁Ryan LeGrand表示:「林先生是位偉大的人,他為美台農業貿易關係做出了不可取代的貢獻。他的遠見與努力改變了一整個產業的發展路徑。」
前任美國穀物協會總裁Tom Sleight亦感慨地說:「對我而言,林先生是從我進入協會第一天起便樹立的榜樣。他的身教與智慧,影響我至深,也啟發我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領導者。」
美國穀物協會現任副總裁Cary Sifferath回憶:「我在加入協會初期便與林先生共事,他的影響深遠,無論是在專業領域還是個人成長方面。他不只是協會的資產,更是許多人的人生導師。」
1994年,美國穀物協會副總裁Cary Sifferath(左)在北京與林承謨前代表、國際營運執行總監Rick Tolman討論穀物品質
現任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Michael Lu)則說:「林前代表是一位開路先鋒,他為協會在台灣的使命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他的精神和熱情,仍是我們今天前行的指引。」
美國穀物協會前駐台代表張學義(Clover Chang)亦表示:「由於林前代表不懈的努力,讓美國穀物在台灣建立了龐大且穩固的市場,成為美國玉米的第四大出口市場,也協助台灣的飼料、畜禽、與相關業界提高生產效率與成長茁壯,並在拓展國民外交,推動台灣與美國雙邊農業之合作、交流、與貿易上有亮麗的成果。這些都是難能而可貴的成就,令人敬佩與景仰。」
甚至多年共事的同仁們也這樣說:「林先生對工作的執著與謙遜令人動容,他從不居功,卻總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我們曾與他一同走過無數次展會、會議與考察行程,每一刻都深刻難忘。」
1994年,林承謨先生(右二)與時任副代表的張學義先生(左二)、陳小慧小姐(最左)、王永華經理(最右)在協會臺灣辦事處合影
林承謨先生,我們懷念您。
他的成就,彷彿一棵深根的大樹,不僅庇蔭著整個產業,也默默滋養著世代農糧食品產業的成長。雖然他離開了,但他的精神與影響力將長存於人們心中,繼續為臺美農業貿易的發展寫下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