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簡稱為GHG)排放的增加和空氣品質的惡化,使得位於亞太地區的國家對於燃料酒精的使用及其優點日益重視。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曾於去年4月11-12日在台中市金典酒店舉辦「燃料酒精貿易發展會議」。來自各主要國家的產、官、學、研代表一共約40餘位參加此一會議。在此一會議中,與會人士得知美國以玉米釀製酒精(乙醇),並添加10%的玉米酒精在汽油中當作汽車的燃料,以改善空氣品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發展替代性能源、減少原油的進口,成效卓著。巴西亦全面以酒精汽油當做汽車燃料。
本協會駐臺代表張學義曾於7月4日前往台灣經濟研究院,拜訪該院研究一所所長左峻德博士、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下任院長盧虎生教授、台灣生質能源產業協會秘書長許中駿先生、與該院區域經濟暨產業政策組副組長徐幸瑜小姐,以介紹使用燃料酒精改善空氣品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發展替代性能源、減少原油進口的優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以下稱台經院)之前身為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基金會下設立之台灣經濟研究所,為台灣最早由民間設立之獨立學術研究機構。台經院成立之宗旨在積極從事國內、外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企業及學術界參考,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由於業務不斷拓展,規模日益擴增,為了因應管理及發展之需要,遂於1989年9月擴大組織編制並更名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經院研究一所之研究範圍包括◆新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經濟、能資源與環境模型之研究、與◆商業服務業及貿易政策。新能源研究核心著重於太陽光電、能源作物、生質燃料、生質材料與生質化學品、中小型風力發電系統、離岸風能、智慧電網、碳捕捉及封存、以及傳統石化產業與電動車輛等其他能源相關議題。

圖左起,台灣生質能源產業協會秘書長許中駿先生、研究一所所長左峻德博士、 區域經濟暨產業政策組副組長徐幸瑜小姐、國立台灣大學教授盧虎生博士、與本協會駐臺代表張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