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

玉米澱粉濕磨製程優化國際研討在韓國首爾召開

By 2023-05-19 22 5 月, 2023 No Comments

台灣與會者(自左起)台榮公司何思嫺品管課長、鐘大倉廠長、豐年豐和公司石凱丞副理、美國穀物協會周佳欣經理、盧智卿駐台代表,與演講者(中)Dr. Vijay Singh於會場合影

美國穀物協會(USGC)在韓國首爾舉辦【玉米澱粉濕磨製程優化國際研討】,有癌自15個國家近90位全球澱粉產業領導與會,主題包括玉米濕磨的基本原理、生產率提升及皆曰成本的機會、糖化流程與酶的運用、以及澱粉轉化為葡萄糖,果糖和其他糖的要素。

本次會議是美國穀物協會花了三年時間在世界各地收集玉米樣品進行分析研究的成果。該研究檢驗分析和比較了美國、巴西、阿根廷和黑海玉米的可提取澱,結果顯示,美國玉米的可提取澱粉比其他地區的玉米多3%至4%,玉米澱粉濕磨廠若改用美國玉米,將可增加利潤。

USGC全球戰略資深總監Kurt Shultz說:「每天加工1000公噸的濕磨工廠,澱粉產量每增加百分之一,這家工廠的年盈利能力就可以提高一百萬美元。因此這項研究清楚地表示出,該產業具有全年100%使用美國玉米的利潤動機。」

使用其他地區的玉米的工廠顯然都比使用美國玉米的工廠要處於競爭劣勢。該研究表明,使用美國玉米,工廠可以將玉米浸泡時間(加工過程的第一步)減少一半,這有效地使現有工廠的產能翻了一倍,這是使用美國玉米的另一個經濟效益。

出席次此國際研討會的者與會者有來自韓國,中國,日本,臺灣、拉丁美洲、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地區,該會議也為全球澱粉產業提供了知識分享及商貿互動的平台,在行業內建立一個強大的連結網絡。

Vijay Singh博士,他是格蘭傑工程學院的創始教授、ACES學院的生物技術傑出教授,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綜合生物技術研究實驗室主任和高級生物能源和生物產品創新中心副主任,並主導進行了這項研究。此外,美國穀物協會的顧問Ibrahim Yalgin詳細闡述產量提高和節省成本的機會,並向與會者分享其在玉米濕磨和甜味劑精煉行業的研究結果。另一位講者Vivek Sharma博士也在會議上強調了糖化製成以及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果糖和其他糖的要點。

與會者前往位於仁川的三陽澱粉工廠參觀

這次會議強調美國玉米對全球澱粉產業的好處,並教導如何優化製粉流程,同時也提供了解決製粉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的方法。與會者和專家們能夠面對面討論,如何運用美國玉米大幅提高生產力和盈利。透過這次會議,美國穀物協會希望來各國的澱粉濕磨工廠能夠彼此在同行內建立聯繫,彼此學習如何提高產量和效率,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營運目標。

Language ▾